研學旅行
自然教育研學旅行課程有哪幾類?
自2016年研學旅行指導意見出臺以來,研學旅行實踐市場熱度持續上升,未來作為一個行業其市場規模和空間廣闊。據《中國研學旅行發展報告》顯示,全國總體參與研學實踐的學生人數為從2016年200萬人次到2017年340萬人次發展至2018年400萬人次,市場規模達到了125億元,人均消費在3117元/次。
各種實體存在的研學實踐機構在12000家,分別從事包括“紅色傳承”主題、“綠色生態”主題、“藍色環保”主題、“古色古韻”主題、“黑色科技”主題等實踐課程活動,就綠色生態主題課程的開展來看從機構類型上多半以自然保護地、城市公園、學校社團、教育機構等為主,規模化活動開展參與人數上約占整個研學實踐人數的30%。
“自然教育”這個詞現在為很多人所熟悉,而在6年前,它還是一個未被認知和接受的新詞匯。近年來,“自然教育”行業在國內得以蓬勃發展,有著極為豐富多樣的實踐形態。自然教育類研學旅行,是在行前指導教師和中小學生都要以小組為單位,根據不同的興趣、愛好,選取不同的特色“課題”,進行體驗和探究,以達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目標。
那么自然教育類研學旅行課程有哪些分類呢?
1、理論性選題
一般指通過互聯網查詢資料,收集有用信息,能對學習中某些問題進行思辨性研究,有利于提出個人觀點的選題。它有利于培養學生資料信息的查詢收集能力,信息分析、處理能力以及信息綜合歸納演繹能力。
2、應用性選題
主要指利用學生已學習的課本知識或課本以外的相關知識進行應用性實踐,分析和解決生活中某些現象和問題的選題。主要目標是讓學生體驗實踐活動過程,培養和鍛煉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和日常生活實際。
3、調查訪問性選題
主要是指針對目的地自然教育與課本知識相關的問題,為進一步拓展知識面和認知水平,采用調查與訪問的方式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如生物多樣性調查。
4、項目設計性選題
利用所學課本基本知識與原理,進行一些探索性、創造性實驗設計,動手制作和進行發明創造的選題。項目設計類選題綜合性很強,有時涉及到相關自然學科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自然觀察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實踐創造能力和系統設計能力。
自然類研學課程“課題”從哪兒來?
1、目的地特色自然景象
研學目的地有一些特色自然景象,通過細心觀察會發現、尋找一些有趣有意義的問題加以研究,既能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精神,又能增強觀察與實踐能力。
2、比較與分析資料信息
學生在研學旅行之前,通過信息資料能比較及時反映某些問題和現象,通過收集篩選其中部分有效信息,可以從中得到啟發,發現和提出問題,形成新的研究課題,這有助于學生資料收集、查詢、分析與處理能力的培養。
3、與自然不同學科交叉點
學生在研學旅行中,不同學科間許多知識是相互聯系和重合的,通過對一些交叉邊緣性學科知識的探究,可以發現一些值得研究的新問題。同時,要引導學生關注自然與社會、自然與生活、自然與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
無論是何種類型的教育機構,都應該設計多樣的課程來服務學校學生與普通公眾等各種對象。在全世界注重終身學習的風潮下,各國環境學習中心的成年人與家庭的使用者比例也有逐年漸增的趨勢。未來,社會推動自然教育研學旅行的空間會越來越大,需求也會越來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