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旅行
研學基地如何打造?看看這些落地案例
研學旅游的開展離不開研學旅游目的地的承載,隨著研學旅游教育內容的細分,研學相關領域供應商紛紛開始踏入研學旅游基地建設。
目前研學已經與戶外拓展、科技旅游、文化旅游及鄉村旅游等結合,呈現出四類研學旅游基地類型,構成了研學市場重要產品體系。作為研學基地,要提高客群的參與度和加強體驗感,充分開發雙向互動式研學產品,呈現更深度的景區研學內容。

素材來源 | 創意園旅游規劃設計
1
營地研學案例
貝拉小鎮

貝拉小鎮位于湖南長沙,重點開發無動力樂園與課程結合的研學產品,是以青少年素質教育為主線,融合IP理念、無動力訓練教育、生活素質教育、社會認知教育、體驗教育、自然教育、藝術教育、休閑度假多種業態于一體的大型青少年素質教育親子生態小鎮。
小鎮內有9大主題性的無動力游樂、訓練園區:探索飛行、智慧山谷、勇氣滑道、攀爬接力、全員加速、森林穿越、最強大腦、魚躍藍天、集盒空間,約3萬平方米,100余項無動力游樂設備。
另外,還配合15套課程經過精心的設計與探討,通過一些游玩、訓練項目,鍛煉孩子的邏輯思維和接受挑戰的勇氣,提升孩子的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和相互協作能力,目前,貝拉小鎮已成為當地中小學研學旅行創建基地和營地。
2
營地研學案例
創藝園歡樂小鎮
客天下?創藝園歡樂小鎮位于中國客天下文化旅游產業園內,2016年11月正式開業,是集文化、教育、科普、體驗、休閑、游樂、孵化等為一體的綜合連鎖小鎮。

小鎮擁有以旅游休閑為主的威尼斯水岸,包括有異域風情的商業街區、讓人驚喜的動感地帶、冰雪世界、海底世界等,還有專為青少年兒童打造的寓教于樂的成長教育樂園,包括幼教、科普教育、素質教育、安全教育、體能拓展、創意工坊等。
小鎮內已有眾多素質拓展及學習成長營地成功落地,如炫彩營地、創藝園藝術館、創藝園藝術學院、樂新娃娃幼兒園、威尼斯水上樂園、香云山公館等教育拓展類項目。
3
科技研學案例
阿姆斯特丹生物博物館
科技研學旅游目的地主要是通過VR、AR、3D/4D等高科技手段來靜態展示或科技體驗,通過展示與體驗實現科技教育的目的地。
一般科技研學旅游目的地主要包括展館類、科研類和科技園區類。其中展館類主要以知識普及類博物館、科技館為主,擁有占地面積較小,投資金額適中,內容靈活,復制性強等特點;科研類主要依托高科技企業、科研單位的實驗室、生產工廠為載體,復制性差;園區類載體則主要是動物園與植物園,科技含量相對較低,占地面積較大。

Micropia微生物博物館于2014年10月開業,地處阿姆斯特丹Plantage區,耗資1000萬歐元,是世界上第一個致力于微生物領域科普的互動式博物館。
Micropia微生物博物館利用多種展示方式,呈現微生物的世界,如顯微呈現、視頻動畫、模型標本、器皿展示等。
在Micropia,通過一排排光學顯微鏡、鼓泡玻璃容器、顯示器、3D顯微鏡,參觀者如同親身置身于實驗室,做到真正的參觀中體驗,體驗中學習。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人體微生物掃描儀,讓參觀者對自己身體內的微生物及位置一覽無余。更大膽的參觀者還可以嘗試法式接吻,通過博物館kiss-o-meter專業設備,測量接吻時,相互傳遞微生物數量。
4
農業研究型研學案例
南和農業嘉年華
目前以農業為主題的研學旅游基地主要分為兩大類型,一種是以現代化農業示范基地、農業研究院、農業示范園等為代表的農業研究型載體,另一種是以農莊、田園綜合體等為代表的田園體驗型載體。
以參觀游覽、知識講解為主要活動內容,通過直接觀察現代農業的相關生產生活,進行農業知識科普教育。活動場所多以農業生產型基地為主,在生產種植的基礎上,開展研學旅游。農業研究型研學旅游目的地的開發主要依賴于農業科研院所,大部分屬于政府行為。
南和農業嘉年華位于河北邢臺,項目總占地1446畝,總投資2.2億元,溫室面積達50000多平米,育有1000多個果熟品種,擁有108項先進農業技術,是南和縣政府與中國農業大學合作打造的農業經濟綜合體項目。
項目分為六大核心區域,分別為創意體驗館、高新農業示范區、農業迪士尼樂園、生態養生餐廳、農業采摘區、花海景觀區。
開業至今,南和農業嘉年華攜手周邊邢臺、邯鄲等地的中小學幼兒園,組織開放式現場教學。目前已有2萬多名中小學生和幼兒園孩子在南和農業嘉年華接受了農業基礎知識的學習實踐。

5
田園體驗性研學案例
燕域田園
田園體驗型研學旅游目的地是將生態農業與休閑觀光相結合,讓青少年親身參與到農業生產活動中去,在實踐中學習、在體驗中游玩,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農業知識科普教育。

田園體驗型載體功能上多以旅游活動為主,農業種植為輔,除農業種植板塊外,還配有農產品加工與交易、購物、游玩、手工、居住、餐飲、教育等功能。
燕域田園坐落于合肥大圩,是以生態農業為核心特色的新田園景區,是合肥首批研學基地,園內容納有全國領先的可循環生態科技農業示范基地,包含將軍林戶外拓展軍事體驗、一米田園農耕體驗、魯班工坊DIY創意手作教室、山村獵戶打地鼠及渾水摸魚、東籬下·匠人集市、孟母書屋國學藝術教室、桃花島星級垂釣、燕窩森林兒童樂園等體系化課程等研學項目。
自開園來,園區先后接待的親子、研學團隊超過20萬人次,這一體驗式田園研學模式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6
紅色文化型研學案例
六盤山紅軍長征景區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各類文化類研學旅游目的地眾多,每年參加文化類研學旅游活動的青少年學生數量處于領先地位。其中以紅色文化、民族文化類占據絕大多數。
紅色文化為主題的研學旅游活動是文化類研學旅游活動中主要組成部分。我國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多集中在革命老區,主要屬于公建類市政工程,由政府負責主導建設。
六盤山紅軍長征景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占地近9平方公里,紅色人文資源與綠色生態資源交相輝映,是西北重要的紅色旅游目的地。

先后被命名為首批中國100個經典景區、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以及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教育、國防教育、廉政建設教育、人文社會科學普及等基地。
近年來,景區推出了走一次長征路、重溫一次入黨誓詞、唱一首紅軍歌、吟誦一首長征詩詞、聆聽一堂黨課、吃一頓紅軍餐的“六個一”愛國主義教育主題活動,變觀光游為游客深度參與的體驗游,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好評。
7
民族文化型研學案例
賀蘭山巖畫景區

我國少數民族眾多,并且有著豐富的民族資源。能夠開展多民族研學旅游教育的場所主要以大型園區形式存在,園區可開展研學教育外,也是區域內地標性景區。內部一般包括民族博物館、展覽館、少數民族村寨等項目,并且舉辦少數民族特色民俗與民間節日等節慶活動。
賀蘭山巖畫景區位于距銀川市56公里的賀蘭山賀蘭口,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全國研學旅游示范基地,同時也是中華文化溯源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際巖畫峰會永久會址,是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
2008年建成的銀川世界巖畫館,世界最大、中國唯一一所巖畫專題博物館,集中展示了世界五大洲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性巖畫,涵蓋了目前巖畫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全新資料,是巖畫研究者、愛好者學習交流的基地。
近幾年,景區先后推出了考察探秘游、中華文化尋根游、科普游、親子游、小嘴話巖畫、巖畫印記等16個研學旅行產品和項目,不斷豐富研學旅行產品體系,滿足市場需求,成為寧夏研學旅行的一面旗幟。
8
思考
作為研學基地,要提高客群的參與度和加強體驗感,充分開發雙向互動式研學產品,呈現更深度的景區研學內容,以下六個層面的思考至關重要:
1.加強研學課程研發
可以從源頭上入手,具體做法可以是聯合教育、旅游相關部門和當地居民開展研學課程設計活動,根據地方特色中小學各年級的學情特點,設計出不同主題、不同時長、針對性強,質量高、特色強的研學課程。
2.優化研學供給體系
研學旅行活動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活動,需要加強自身配套設施的升級,確保在配套服務方面滿足不同數量和不同群體的研學需要;也要加強自身網絡宣傳平臺的搭建,與社會信息化發展需求接軌。
3.加強研學導師隊伍建設
研學基地必須把好導師關,加強對帶隊導師的資格考評和監督,有針對性的開展專業的導師培訓活動,建設自身的研學導師隊伍,確保能夠提供優質的研學服務。
4.深化研學課程教學操作
研學旅行要避免“只旅不學”和“只學不旅”的情況,要規范課程的教學,合理設計好學生動手體驗和思考提升環節,真正做到旅和學的有機結合。
5.增強社區公眾參與自覺
政府相關部門可以鼓勵當地社區公眾積極參與到基地建設和研學工作當中,如就業擔任研學導師、創業開辦客棧等等,確保社區公眾的利益得到保證,充分體現主人翁的精神,從而推進研學旅行基地建設的良性進行。
6.建立基地科學評價標準
研學旅行基地要通過建立自身科學的研學評價標準和搭建意見反饋平臺來獲悉研學用戶的真實感受,通過強化監督和評價,確保研學基地的水平和研學活動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