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迪慶,隨處可見這樣的民族團結景象。一直以來,民族團結就是迪慶發展的基底。“十三五”期間,迪慶不斷加強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緊緊守好民族團結這條“生命線”,牢牢把握發展這把解決民族問題的“總鑰匙”,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為建設安居樂業、保障有力、家園秀美、民族團結、文明和諧的新時代新迪慶注入了新動力。
云南天行拓展管理咨詢會務有限公司是云南最早專注于商務會獎領域,并以專業化的架構,基于客戶需求,市場洞察,整合策劃,向客戶提供全方位市場活動服務的專業化公司。提供會議會展、試乘試駕、獎勵旅游、研學旅行、冬夏令營組織策劃與執行、市場活動管理及包括AV搭建、物料制作、活動場地、演藝、拓展、勞務人員等專項資源管理在內的專業會展服務。公司服務品質不斷融合及提升,歷年來多次榮獲業界和市場廣泛認可,完善建立了以昆明、香格里拉、大理、騰沖、西雙版納、香格里拉為中心的商務會展服務圈。天行旗下有云南天行會展服務有限公司,云南天行拓展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香格里拉佰諾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香格里拉天行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香格里拉天行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
干凈整潔的鄉村公路,錯落有致的傈僳族民居,熱情好客的村民……當記者走進維西縣中路鄉拉嘎洛村臘瑪洛村民小組,一幅美麗鄉村畫卷呈現在眼前。二十年前,這里還是一個“爛路無人修、土荒無人種、有水引不來、有貨賣不出”的村莊。
臘瑪洛村民小組組長蜂占華告訴記者,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村里的變化非常大,如今水泥路通到家門口,水電進家門,村民們還種植中藥材,養殖生豬、家禽,在滿足村民基本生活的同時,增加了村民收入,村民還通過政府的轉移就業政策走出大山,走進一線城市打工,不僅能夠掙錢,更讓村民長了見識。“好光景讓村民有了好盼頭,村民的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家都依靠政策平臺努力耕耘,日子越來越好了。”蜂占華驕傲又滿足。
“決不讓一個民族掉隊,決不讓一個民族地區落伍。”迪慶始終把全面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創建民族團結示范州的首要任務,著力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與扶貧開發“雙融合、雙促進”,全州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的24.95%下降至0.53%,147個貧困村全部出列,3個深度貧困縣(市)全部摘帽,實現了整州脫貧,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同時全州經濟增長速度在全國10個藏族自治州和全省16個州市中穩居前列,成為了發展較快、發展較好的地區之一,不斷打牢了民族團結進步的物質基礎。
迪慶州是云南省唯一的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的藏族自治州,在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中,迪慶始終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工作主線和衡量標準,大力實施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十百千萬”示范創建工程,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九進”工作,推動創建工作人文化、實體化、大眾化、項目化,確保創建工作落實落地、見行見效。

金龍社區是2013年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社區的典型代表,社區下涉3個村民小組和3個居民小組,總人口6000多人,是一個以藏族為主,納西族、彝族、白族、回族、漢族等多民族和諧共處的社區。近年來,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努力和社區居民的共同奮斗下,金龍社區從一個落后的城郊農村社區,逐步發展成為獨克宗古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為了迪慶先進社區,這里的居民安居樂業、生活小康,全社區呈現出和諧、穩定、繁榮的景象。
每個月1號,云南藏語系佛學院都會例行舉行升旗儀式,國旗進宗教場所,是佛教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行動,有助于激發宗教界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愛國熱情,培養愛國情操,弘揚愛國精神,進一步增強國家意識、公民意識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導宗教界人士及信教群眾團結一心。迪慶始終把民族團結宣傳教育作為一項基礎性、長期性工作來抓,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夢、新時代感恩教育等主題宣傳教育,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領各族群眾實現“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
全面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用法律來保障民族團結、地方民族團結法治體系不斷完善是迪慶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領先優勢。
迪慶州不斷推進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完善民族團結的制度保障。2009年、2010年,迪慶在全國率先頒布實施《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藏傳佛教寺院管理條例》和《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民族團結進步條例》,有力地推動了民族宗教工作從政策實施向法治化轉變,為深入推進迪慶民族事務法治化、制度化打下了堅實基礎,構建了守護民族團結生命線的制度屏障。
與此同時,迪慶始終把著重培養和使用少數民族干部作為促進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手段。2018年以來,172名干部在脫貧攻堅一線提拔。出臺了千人以上的少數民族都應配備一名以上處級領導干部的政策。2019年末,全州共有州管干部544人,其中少數民族干部476人,占87.5%。扎實實施“雪域人才”計劃,依托滇滬對口幫扶和迪昆友好合作等平臺,加強少數民族干部人才素質提升,為守護民族團結生命線提供重要人才支撐。
廣大人民群眾是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的主體,在決戰脫貧攻堅主戰場中,迪慶及時下派駐村工作隊193支857人常年駐村工作,州縣鄉村四級干部全覆蓋掛包幫7.4萬多建檔立卡貧困群眾脫貧致富。針對迪慶多宗教、信眾多的實際,建立了廳級領導聯系宗教場所和宗教代表人士、州縣(市)統戰民宗公安等部門領導干部包保宗教活動場所等制度,從根本上解決好各級干部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切實筑牢了民族團結進步的群眾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