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旅行
追溯紅色記憶,傳承革命精神
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紅領巾象征著國旗的一角,是少先隊員的標志,提醒著我們不要忘記革命先烈的流血與犧牲,紅領巾是用他們的鮮血染紅的。此條路線圍繞著抗日戰爭先烈和抗日戰爭遺址來教育青少年,時刻謹記抗日先烈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壹
海空雄鷹團榮譽室
地點:路橋街道人峰社區(原下包村)
公園路778號對面
點位介紹:
海空雄鷹團榮譽室位于路橋街道人峰社區(原下包村)公園路778號對面,建成于1995年12月,占地1800平方米(含小廣場),展廳360平方米。分榮譽篇、戰史篇、建設篇、發展篇四部分,介紹了“海空雄鷹團”前身部隊的赫赫戰功,1954年歸編海軍航空兵管轄后的光輝歷史,以及近年來該團全面加強團隊建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榮譽。
貳
戴大夫故居紅色教育基地
地點:路橋區峰江街道蔣僧橋村
點位介紹:
戴大夫故居位于路橋區峰江街道蔣僧橋村,是中共黃巖首屆縣委成立會址,也是我黨在各個歷史時期活動的重要據點和指導路橋(包括黃巖)革命活動的指導中心。新中國成立后,戴大夫故居被列為原黃巖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臺州撤地設市、路橋建區后,1996年1月經中共路橋區委、路橋區人民政府批準,戴大夫故居已成為路橋區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臺州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叁
林泗齋紀念館
地點:新橋鎮田際村五鳳路139號
點位介紹:
林泗齋紀念館位于新橋鎮田際村五鳳路139號。林泗齋(1891——1941年),原名林法亮,路橋區新橋鎮田際村人,僅是原黃巖縣第一個黨支部的書記,而且是抗戰時期黃巖的縣委書記。艱苦的斗爭歲月,折射出的是老一輩共產黨人的崇高思想境界、堅定理想信念和巨大人格力量,他們用閃光的生命為路橋歷史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肆
陳安寶紀念館
地點:臺州市路橋區億利達路與
沿河北路交叉口西北200米
點位介紹:
陳安寶新紀念館位于路橋區橫街鎮鳳凰山下安寶廣場(臺州市路橋區億利達路與沿河北路交叉口西北200米),新紀念館總建筑面積1600多平方米,其中展館面積660平方米。踏進陳安寶紀念館新館大廳,莊嚴肅穆,位于正門正中的是陳安寶將軍騎馬的戎裝雕像,大廳的背景則是一塊主題為“大好河山”的浮雕。紀念館分為序廳、少年篇、軍旅篇、抗日篇、壯麗篇、緬懷篇和尾廳七個主題展廳,展廳以幻影成像等現代化的展覽方式,用豐富的歷史資料和生動的實物來呈現陳安寶將軍從孩提時期到犧牲前的人生歷程,使之成為集教育、休閑、觀光為一體的、個性化和現代化相兼容的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伍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蓬街鎮初心教育基地
地點:蓬街鎮初心教育基地
點位介紹:
入鎮口:主要以蓬街“艱苦奮斗、頑強拼搏、團結協作、開拓創新”的筑塘精神為設計理念,將泥弓、扁鍬、竹簾等筑塘工具抽象化,充分融入到入鎮口的雕塑設計之中。入鎮口兩側的“筑塘逐夢、美麗蓬街”反映了蓬街人民在筑塘精神的引領下,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為實現建設美麗蓬街的夢想而努力奮斗。
中心公園主雕:雕塑以一組筑塘人挖泥、肩挑、手持溜管打溜時引江歸海、圍海造田的場景。生動傳神的展現出了整個蓬街鎮的發展就是一部筑塘挖河、眾志成城、敢讓滄海變桑田的勵志故事。雕塑外部以象征“拼搏”的抽象風帆現代結構,展現“筑塘逐夢”的主題。這里的“初心”二字,緊扣了習總書記提出的不忘初心,更是讓蓬街鎮人民在回望歷史、弘揚“艱苦奮斗、頑強拼搏、團結協作、開拓創新”的“筑塘精神”時,不忘建設美好生活的初心。
筑塘墻畫:該墻畫是蓬街各條塘的濃縮,從下上看,下面展現的是蓬街人民艱辛的筑塘場景,中間呈現的是如今蓬街人的幸福生活,上部的領克汽車、“V”標志、飛機等展現的是蓬街的未來發展。通過這幅墻畫,集中映出了蓬街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又形如河流,代表著蓬街的歷史長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