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旅行
學在旅途--學習傳統文化,發揚民族精神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的靈魂,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學習、認識傳統文化,發揚民族精神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新時代的變化,新一代少年對于傳統文化學習的意識逐漸淡薄。
傳統文化教育應從小培養,從小學教育做起。
《禮記》有云:“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
近幾年對于傳統文化教育逐漸重視起來。出現如《中國詩詞大會》、《國家寶藏》、《經典永流傳》等節目,開展文化類研學教育,組織青少年朗讀經典大賽等,都在以新穎的方式向大家傳遞中國優秀的文化,也呼吁全社會對于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學習。
學在旅途
傳統文化研學旅行的意義?
開展以不忘歷史、牢記使命為重點的家國情懷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深刻認識中國夢是每個人的夢,以祖國的繁榮為最大的光榮,以國家的衰落為最大的恥辱,增強國家認同,培養愛國情感,樹立民族自信,形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
引導青少年學生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的關系,學會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愛幼、扶殘濟困、關心社會、尊重自然,培育集體主義精神和生態文明意識,形成樂于奉獻、熱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風尚。
引導青少年學生明辨是非、遵紀守法、堅韌豁達、奮發向上,自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研學與教室傳授式教學模式不同,它能讓學生參與實踐化被動為主動,直觀感受和體驗文化。輕松的氛圍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對于民族文化、傳統國學興趣。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央視新聞熱評里有這樣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引導是最重要的手段。”我們要有效地引導青少年學習傳統文化,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