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旅行
研學旅行,研學與旅行并不沖突
研學旅行是由學校根據區域特色、學生年齡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園,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
研學旅行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傳統游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為素質教育的新內容和新方式。提升中小學生的自理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近年來,研學旅行在國內漸成熱潮,各地積極探索開展研學旅行,部分試點地區取得顯著成效,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積累了有益經驗,這種“旅游+”概念下的新模式,延續和發展了古代游學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越來越受到家長和學生的青睞,也為旅游與教育融合發展帶來了新契機。
研學課程把學生帶入一個無比廣闊的天地。在這個天地中,環境以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引領孩子們思考和想象,悄然無痕地改變著孩子們的內心世界。
行走于山水之間,他們領略到自然界的神奇與博大,接受的是一種美的熏陶,開闊的是眼界與心胸。如學校組織的“溯源古皖·尋夢徽州”安微研學團,學生們登上黃山,當祖國最美的高山展現在他們面前時,當書本中讀到、畫冊中看到的黃山奇松、怪石、云海、瀑布成了眼前真實的景象時,大家表現出異常的驚喜。當晚,學生們忘卻疲勞,在“黃山賽詩會”上爭相朗誦自己即興寫下的詩篇,那就是學生“借景抒懷”學習寫作的最好時機。又如學校組織的“冰雪激情·圓夢冬奧”崇禮研學團,一批長期生活在南方的學生,來到白雪皚皚的高山雪地,目睹“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壯觀景象,現場吟誦毛澤東《沁園春·雪》等詩詞,“北國風光”不再是單調的文字符號,而是成了一種鮮活的影像,引領著他們對詩詞的解讀和體悟,這種情境下的學習與坐在教室里是完全不同的。
研學旅行也是根據新課改精神,貫徹新課程實施要求,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與社會資源的創新舉措,是推進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
研學旅游產品應當承擔起的責任,應當是激發學生對人生、世界的興趣,這才是教育的真諦。